2025年9月13日,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 “智慧教育时代课堂教学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研修班” 开班仪式顺利举行。该研修班是学院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轮训的第二期,亦是学院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落实教育信息化战略,同时应对产业变革、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日,学院副院长朱清清、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高教管理能力提升创新中心主任叶艳,与来自各院系的38名参训教师及项目支持团队成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智慧教育的启航时刻。开班仪式由学院教工部主任尚晓萍主持。

智慧启航:凝心聚力,精准赋能
在当前教育正处于深度变革的关键阶段,智慧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正推动着教育理念的革新、教学模式的重构与教师角色的全面转型。基于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发展的最新要求及首期教师培训的反馈,聚焦学院“双高”建设的主要任务,此次研修方案更加聚焦教师的数字化专业发展及教育教学实践应用。尚晓萍详细解读了本次研修班的整体培训方案。她指出,2025年度方案是在2024年版本基础上的精准升级,此期将以教师教学任务为引领设计实操实践内容,核心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场景中的最新应用,通过 “认知升级-技能精进-精准培育” 三阶段递进式培养,助力教师综合能力提升与课程方案的精准迭代。



教师心声:使命在肩,砥砺前行
参训教师代表邹文俊在发言中谈到,每位教师都应主动思考如何借助智慧技术搭建更高效的课堂桥梁,而此次研修班恰好为大家打开了探索答案的大门。他特别提到,去年李强总理到学院调研时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精尖缺技能人才,这让南湖职院的每一位教师深刻意识到,作为培育未来人才的园丁,自身的数字素养是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的重要前置保障。同时,邹文俊向参训教师发出三点倡议:一是做主动破圈的学习者,积极将智能数据分析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提前接触行业前沿工具,并且主动把研修内容与自身课程设计、实训项目相结合,使知识真正落地生根;二是做互助共进的同行者,班级学员来自不同系部、不同专业,这是研修班珍贵的跨学科资源,应充分发挥其价值;三是做严守纪律的践行者,按时签到、认真参与互动,课后及时提交教学设计及小组报告等作业,确保每位学员都能学有所获、满载而归。

领导寄语:高瞻远瞩,励学敦行
学院副院长朱清清在讲话中指出,当前,教育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席卷全球,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格局,也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智慧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引擎,已成为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路径。随着《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的发布,中国智慧教育的发展蓝图得以系统勾勒;7月初,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在此背景下,学院积极布局、主动作为,与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开展深度合作。在去年第一届人工智能培训班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与严密规划,迎来了此次第二轮研训。学院将进一步嫁接优质资源,助力教师把握智慧教育的发展脉搏、提升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能力。
朱清清副院长对参训教师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要摆正心态、潜心研学,做主动求变的学习者,希望大家认真参与每一场讲座、每一次研讨、每一次实训,深入思考智慧教育时代课堂教学的内在逻辑;二是以问题为导向、做到学以致用,将学到的技术、工具与教学方法融入教育教学实践,把培训感悟与成果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三是以开放姿态协同共进,做乐于分享的参与者,积极交流、坦诚分享、互相借鉴,共同凝聚起推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专家引领:洞察未来,启迪思维
开班仪式结束后,首场专家讲座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特邀上海交通大学REID与物联网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东教授,带来题为《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未来教育理念》的精彩报告。王所长从全球教育数字化发展趋势出发,深入剖析了智慧教育的本质特征、技术支撑与发展路径。王所长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展现未来教育将以数据驱动、智能协同、个性定制为核心,教师将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递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资源的整合者和成长的陪伴者。讲座不仅拓宽了参训教师的视野,也激发了大家对未来教育的无限想象。

展望未来:智慧教育之路,行稳致远
夕阳渐染层林,思维之光不落。为期一天的开班仪式与首讲活动在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而更深层次的学习之旅才刚刚启程。智慧教育,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崭新命题;教师成长,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相信全体参训教师必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重塑教学理念、突破能力边界,在智慧教育的广阔天地中乘风破浪、书写新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