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的热浪裹挟着蝉鸣,却挡不住教师们赴企业求知的热忱。2025年上海虹口新产业发展职教集团(以下简称 “集团”)教师企业实践项目自6月份启动以来,通过实践方案制定、实践企业及项目遴选、教师报名参训、实践需求诊断、双项目设计等环节,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共派出19位教师,在集团相关专指委指导下,分赴中共四大纪念馆、彩虹湾老年福利院、上海永达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天下秀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虹桥迎宾馆、上海镱可思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永家合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企业岗位实践培训。

8月21日,集团教师企业实践中期走访活动火热开展。集团副理事长、秘书长,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朱建柳率队,携项目专家上海市健康医学院教授、上海职工医学院原副校长 、上海市卫生学校原副校长余剑珍;上海市商业会计学校原副校长王洁;上海新闻出版教育培训中心原主任钟勇以及集团办公室主任、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教工部主任尚晓萍;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主任龚丹实地走访教师实践现场,了解项目推进情况,指导教师聚焦双项目成果,练得 “真本领” ,成就 “金课堂”。
红色阵地课堂:馆校联合,推进项目实施
中共四大纪念馆为参训教师提供红色文化传播实践平台。参训教师叶笑寒在李白烈士纪念馆,王珂在左联纪念馆分别投身“讲解接待”与“活动对接”的宣教工作,在馆内导师带教下完成了红色知识的积累,业务技能的提升,并成功推动馆校合作的红色教育项目落地实施。


“年轻人更爱听‘00后’视角的红色故事”“互动问答比单向讲解更有效”。“以前备思政课,总觉得‘史料堆砌’就是扎实;现在才懂,红色教育要‘有温度、有共鸣’。” 叶笑寒老师感慨地说。
健康护理一线:在“温情照护”中夯实养老服务根基
彩虹湾老年福利院作为集团健康护理领域实践的核心基地,为参训教师提供养老服务实战平台。健康护理专指委的参训教师夏凡林和孙洁聚焦认知障碍照护与养老服务质控两大核心方向,通过 “一线实操+课程转化” 模式深耕实践。
夏凡林扎根认知障碍专区,系统掌握认知照护分级逻辑与典型干预方法,为新双高建项目中”认知障碍专区的微课、微专业内容设添砖加瓦。孙洁则身兼一线护理员与质控专员双职:日常参与高龄老人饮食照护、健康监测,同时协助制定服务标准、组织护理员培训考核,针对公共区域安全、重点人群照护等高风险点形成闭环管理方案。
·


彩虹湾养老院带教导师荆卫芳主任评价道:“教师们带着教学视角参与实践,既为机构带来专业指导,也梳理出可转化的照护经验,这种双向赋能让产教融合更具实效。”
数字商贸赛场:在 “流量密码” 中锻造营销实战本领
天下秀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财经商贸专指委的参训教师提供了贴近数字营销一线的实战场景。依托企业在电商运营、短视频营销领域的成熟经验,杨楚瑶、高幸成两位教师深度参与账号日常运营、短视频内容策划、用户增长策略制定等实战工作。

甯麦秀的带教导师林旭总经理说:高老师构建IP运营闭环反哺教学,杨老师用微短剧还原历史、融入课程思政。台风酷暑中他们坚守实践,在行业变革中创新,成果兼具教学价值与社会意义,令人深深敬佩。
智慧文旅驿站:在 “宾至如归” 中培育服务新标杆
上海虹桥迎宾馆依托成熟的酒店管理体系与智慧服务场景,为参训教师搭建了文旅服务实操平台。智慧文旅专指委的杨凤老师在前厅接待、餐饮服务等岗位轮岗实践中,系统学习酒店服务标准流程、客户需求响应技巧、智慧化服务工具应用(如智能入住系统、数字化点餐平台)等实用技能。

杨凤老师说:“智慧服务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科技+温度’的融合。” “过去教《酒店管理实务》,总强调‘服务标准’;现在才明白,‘以客为中心’的核心是‘预判需求’。”
数字媒体攻坚:在 “项目实战” 中锻造技术创新能力
集团数字媒体教指委组织6位教师在上海镱可思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永家合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耕实战,以 “技术攻坚+项目转化” 推动教学革新。
·


在上海镱可思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教师们聚焦智能硬件与交互设计深度参与项目。刘迎春扎根硬件工程师岗位,主攻 “开灯转盘” 智能硬件游戏开发,从代码逻辑拆解到硬件按钮与3D屏幕交互调试,攻克跨领域技术难点。杨明骁针对项目的痛点需求,设计多设备适配的 “多巴胺色彩” 虚拟交互环节,优化按钮间距避免误触等细节,计划将案例融入虚拟现实技术课程。
上海永家合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则以内容创意为核心搭建实践平台。倪珺专注智能硬件项目开发,在代码与硬件适配的反复打磨中,深刻体会到 “课堂技术教学需与企业项目逻辑紧密结合”;陆莹参与社区服务 “家友会” 小程序UI设计,历经多轮需求沟通完成三级页面设计,将 “用户体验至上” 理念转化为《用户界面设计》课程重点;林娜加入 “暖暖的” 项目组,从多轮修改中领悟 “平衡多方需求比技术实现更关键”,计划引入 “甲方思维” 情景训练;关艳丽聚焦新媒体技能提升,计划将新闻切片、AI提速等实战技巧及平台数据评估标准融入课程,通过 “新闻团队分工” 情景实战强化学生实操能力。
企业负责人对教师们的实践成效给予高度评价。镱可思范菲菲总经理表示:“教师们的求知欲激发了企业团队的反思活力,从‘会做’到‘会讲’的转变,让技术传承更高效。” 永家合沈霄总经理提到:“老师们带来的流程优化建议和教学视角,为企业培训体系搭建提供了新思路,实现双向受益。”
智能汽修车间:在 “油污与代码” 间架起产教融合桥梁
上海永达汽车集团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维修为朱列、李颖、蒋勇、沈红雷、郝磊恒、谭晓兵6位参训教师提供了关键领域的实践岗位,并定制了涵盖技术实操、流程规范、客户服务的实践方案,助力教师掌握最新车型技术与服务标准。在充满机油气味与电子设备嗡鸣的维修车间里,教师们带着油污的工装上写满了实践的热忱。
朱列聚焦 “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 实践目标,正着手开发《新能源汽车AI全流程实践手册》计划融入校企共建资源库。李颖专注智能新能源汽车关键系统诊断与线控底盘技术应用,计划将企业学到的自适应空气悬架、48V轻混系统、华为乾坤智能驾驶系统等技术要点分别融入4门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实现企业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精准对接。蒋勇深刻认识到新能源汽车高压电系统 “零容错” 的要求,计划调整相关内容教学目标。郝磊恒通过 “线上理论+线下实操” 模式系统学习新能源三电知识,调研企业用人需求,拟开发《智能网联汽车概论》实训项目,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
·






永达集团技术总监樊荣建表示将持续保障多品牌实践资源供应,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需更多的体验筑牢安全规范底线的重要性,实践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 “工作闭环思维”,让学生快速适应企业实操场景。
专家通过查阅线上平台了解教师的实践动态及周志,线下走访诊断双项目推进情况,充分肯定了项目目标清晰,专指委指导到位,教师实践投入,成果已初步显现。尤其对集团不断完善的项目运行机制,打造的 “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平台”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建议所有参训教师聚焦双项目成果目标,进一步优化岗位实践学习内容,沉淀岗位实践学习收获,积极转化教育教学成果。完成企业实践“输入”的同时,主动做好课堂教学“输出”的转化。

朱建柳对本次承担集团企业实践任务的行业企业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在集团校企合作的平台上,集团企业积极提供实践资源和典型工作项目,支持集团职业院校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岗位实践锻炼,企业业务骨干的无私带教和产业前沿知识和先进技术的不断输出,使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具生命力和前瞻性。她强调:“教师企业实践不是‘走过场’,而是‘种种子’—— 把产业的‘根’扎进教育的‘土’,才能长出‘能开花,能结果’的人才。” 集团将持续深化校企协同,推动实践成果从 “个案” 变 “范式”,让 “双师型” 教师真正成为产教融合的 “桥梁”。
集团6个专业指导委员会将围绕项目总体目标,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和推进项目后阶段实施,凝炼形成更丰硕的双项目实践成果,反哺教育教学实践。
夏末的风掠过实践企业的窗棂,吹动着教师们的实践笔记。那些密密麻麻的记录、鲜活生动的案例、发自肺腑的感悟,正汇聚成一股强劲的 “实践动能”,为虹口职教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