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赋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国际化素养与产业实践认知能力升级,2025年6月至8月,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国培项目“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国际化素养提升研修班”先后组织全体学员赴沪上高校及昆山德国工业园绿色孵化基地开展深度参访与企业实践,以“高校理论前沿浸润+企业真实场景砺炼”双轨模式,全面推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升。
高校参访:走进前沿智造,汲取双元智慧
6月20日,研修班学员先后走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与同济大学,聚焦“智能制造”与“中德合作教育”两大主题,开展系统性参访学习。
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员们深入智能制造工厂实验室,在实验室主任张飞的引导下,近距离观摩高度自动化智能产线、协同机器人及实时数据管理系统。张飞还通过专题讲座系统阐释了智能装配产线的设计逻辑、关键技术瓶颈与工业应用实效,为学员揭示“数据驱动制造”的底层逻辑与教学转化路径。



下午,学员们参访了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与职业教育学院。李俊教授系统介绍了中德合作办学机制与“双元制”本土化实践成果,尤其聚焦于“行动导向教学设计”的方法论与实施策略。他强调教学需“以真实工作情境为起点、以学生能力发展为轴心”,并引导学员就校企协同、课程设计与能力评估等关键议题展开热烈研讨,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可迁移、可操作的教学范式。



本次双校深度参访,是一次“硬科技”与“软实力”并举、前沿探索与育人实践交融的学习盛宴。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智能工厂展现的“硬核”技术实力与创新应用,到同济大学中德合作办学传递的先进理念与成熟模式,学员们不仅拓宽了科技视野,更深刻领悟了国际职教典范的精髓所在。
企业实践:探秘工业物联网,融合产教新生态
8月21日至22日,研修班学员前往昆山德国工业园绿色孵化基地开展企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智能制造与工业物联网为核心,旨在通过深入企业一线,增强教师对先进技术应用与产教融合的实践认知。
在为期两天的实践中,Horst专家应邀开展专题讲座,重点介绍了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路径,并围绕智能产业准备指数内涵及人工智能优化应用等议题,组织教师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讲座内容系统全面,案例生动详实,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实践参考。



教师们参观了教育物联网创新实验室与智能化生产车间,系统学习了工业物联网(IIoT)的核心概念与技术架构,并通过亲身体验设备互联与实时数据采集的全过程,深入理解了物联网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的实际应用。此次参观不仅展示了设备互联互通与实时数据分析的具体实现方式,更使教师们深切意识到工业物联网已成为现代工业管理优化和未来职业教育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与发展趋势。许多教师表示,将把所学所感融入新学期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中,推动课堂教学与行业现实需求紧密对接。



双线融合:融通产学研链,锻造卓越师资
此次系列活动实现了“高校—企业”场景贯通、“理论—实践”内容融合、“国际—本土”经验互鉴,是一次系统性的教师能力淬炼。学员们不仅接触到智能装备、物联网、数据系统等“硬科技”,也深入理解了双元制、行动导向教学等“软理念”,更在专家引领和同行交流中逐步构建起国际化素养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转化通道。
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此次活动的系统设计与组织保障,从高校资源对接到企业实践协调,均体现出学院以教师发展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学院强调,今后将持续推进“跨校+跨企”研修机制,进一步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精通产业实践、善于教学创新的“双师型”队伍,为我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与国际化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