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劳模进校园”首场活动,马院实践教学走进上海邮政博物馆

时间:2025-05-12 作者:护理2431班周雨欣 图/中国邮政报驻上海记者站 许雨舟 指导老师/马院 凌佳文 点击数:

为丰富教学形式,并拓宽知识视野,让师生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2025年5月9日,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走进上海邮政博物馆。这座坐落于苏州河畔、四川路桥北侧的邮政博物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之一,师生在这里开启了一段充满惊喜与收获的探索之旅。

2025年4月21日,南湖职院与劳模学员分会结对签约,双方以此次签约为契机,积极践行“劳模精神铸魂、职业教育赋能”国家战略,构建覆盖“劳模进校园、工匠进课堂、精神进教材”的育人共同体,通过劳模与青年教师结对、校企合作共建等形式,探索新时代职业教育与劳模精神深度融合的育人路径,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技并修的高技能人才。这次上海邮政博物馆实践教学是双方签约后的首场活动。

5月9日,师生满怀期待抵达上海邮政总局大楼。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建筑,外观宏伟壮观,独具特色,其正门上方的钟楼和塔楼,以及底部和基座上的火炬台与人物雕塑,无不彰显着历史的厚重感。刚踏入博物馆,大家就被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历史氛围所吸引,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邮政的前世今生。

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区。“起源与发展”展区是师生探索邮政历史的第一站。在这里,他们通过丰富的史料和实物,了解到邮政从古代邮驿制度的起源,到近代邮政在上海的艰难发展历程。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的诞生故事,让师生兴趣盎然,大家围在展柜前,仔细聆听着大龙邮票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对这枚小小的邮票所承载的历史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展区内还展示了上海邮政早期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的珍贵资料,革命先辈们为新中国邮政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触动了师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如今便捷的邮政服务来之不易。

来到“网络与科技”展区,现代科技给邮政带来的巨大变革让大家大开眼界。一幅运用光电技术的上海市中心城区邮政支局分布示意图,清晰地展示了邮政网络的广泛覆盖;第一任南极长城站邮局局长曾使用过的日戳、到达日纪念封和雪龙号邮政支局业务资料等珍贵展品,让师生领略到邮政在特殊环境下的坚守与发展;而RFID邮件分拣样机的现场演示,更是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现代科技如何提高邮政工作效率,纷纷为科技的力量点赞。

在“业务与文化”展区,大家了解了邮政业务的多样性和文化内涵。各种邮政设备和票证的展示,让大家对邮政业务的具体运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通过多媒体互动区的体验,大家仿佛化身为邮政工作人员,亲自体验了邮件投递等业务流程,感受到现代邮政服务的便捷与乐趣。

“邮票与集邮”展区则是集邮爱好者的天堂。这里展示了中国各个时期的珍贵邮票,从大清邮政邮票、中华邮政邮票,到解放区邮票和新中国邮票,每一枚邮票都像是一张历史的切片,反映着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大家被这些方寸之间的艺术珍品所吸引,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对集邮这一文化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参观中大家全神贯注,认真聆听并积极提问。有同学表示:“这次参观让我对邮政有了全新的认识,没想到小小的邮票背后有这么多的故事,邮政的发展也见证了国家的进步,真是太有意思了!”

实践教学的终篇,由全国邮电销售标兵、全国邮政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史金虎给大家分享了他“一路邮你,相伴成长”的故事,他在上海邮政总局这座大楼里连续工作42年,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中国邮政事业,经历了上海邮政改革发展的历程,是上海邮政改革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实践者。他在工作中最大的体会是“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发扬“工匠精神”,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此次上海邮政博物馆实践教学,不仅让师生深入了解了邮政行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还拓宽了大家的知识面,激发了对上海城市文化与历史底蕴的探索热情。凌佳文老师在总结中说道:“这样的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让师生走出校园,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探索精神,对大家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024年11月3日,李强总理在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努力造就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支撑。”未来,南湖马院将继续组织更多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不断提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