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思政大讲堂|红色情景剧《寻路》隆重献演南湖职院

时间:2023-05-30 作者:学生处 韩伟 叶笑寒 点击数:

“我要为中国寻一条教育救国、振兴中华的道路。”

“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场景,重现了黄炎培先生为职业教育奔走半个世纪的经历。

5月26日,一部由上海市故事家协会和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知名演员出演的红色情景剧《寻路》,走进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为南湖师生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窑洞对”这一历史上著名的对话,《寻路》为南湖师生再现了这一有关政权建设的经典对话故事。着眼“学思想、重实践”的目标,“思政大讲堂”通过情景剧的形式为学生们生动形象地还原了当年的经典情节。剧情围绕1903年“新场蒙难”、1915年参观巴拿马世博会、1927年兴建上海川沙铁路、1945年与毛泽东主席“窑洞对”以及黄炎培次子黄竞武投身革命工作壮烈牺牲这五个历史故事为重要创作背景,展现了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中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忧国忧民、砥砺前行、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的崇高信念和艰难历程。

南湖职院依托“思政大讲堂”这一重要平台,积极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呈现了多样化、立体化的红色文化,进一步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对爱国主义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重现,南湖师生重温了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南湖学子将在学思践悟中凝聚力量,在知行合一中踔厉奋发,不断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生感言:

看着情景剧的再现,仿佛穿行在黄炎培生活的年代,透过晚清、民国、共和国初期的历史,看见了黄炎培先生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自由、人民的幸福奔走呼号伟大的一生。尤其是1905年在黄炎培逃亡时期,他没有虚度光阴,而是花了很多时间考察日本教育,他感觉日本的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教育的普及和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后来又考察了欧美的教育和中国各地教育,比较中外教育利弊后,更坚定了黄先生教育救国的理想,他开始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归国后黄炎培联合蔡元培、梁启超、张謇等48位教育界、实业界人士,共同创办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行《教育与职业》月刊,出版职业教育丛书,开创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和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新时代。他与时俱进、奋斗不息,积极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这种不断开拓的精神深深地启迪着我们!

——2233护理 朱佳敏

在剧中,黄炎培先生受邀参加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他每日前往,仔细考察、记录笔记,并受爱迪生亲自邀请前往其工厂参观科技发明。作为一名实业家,黄炎培先生深刻意识到交通便利对区域经济和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上世纪20年代,随着川沙经济的发展,陆上交通已经明显不适应。1921年1月,黄炎培等人发起组织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筹划修条铁路。后因工程浩大,决定分段实施。1925年部分工程竣工通车,1936年,全长达35.35公里的上川铁路实现全面通行,直至1975年,上川铁路在运行50年后正式拆除。上川铁路的开通极大地便利了川沙乃至南汇地区人们的出行交通,对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种为国家做实事,助推国家实业发展的精神,正是“大国工匠”的精神、我们榜样的力量。

——2231新能源汽车 陈葳

原创的情景剧令我的心灵震撼,也是第一次在学院欣赏以情景剧的形式演绎的红色故事,剧中将黄炎培先生平凡却又不平凡的故事展现给我们,让人感动,久久不能平静。其中,“窑洞对”这一幕让我印象深刻。1945年7月1日,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邀请,黄炎培等6位国民政府参政员飞赴延安,积极推动国共合作商谈事宜。7月4日下午,毛泽东邀请黄炎培到他住的窑洞里作客,整整长谈了一个下午,这次长谈促使黄炎培将在延安的所见所感形成书稿《延安归来》。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记载了毛泽东与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率的谈话,“窑洞对”成为党史国史上的著名典故。真实的历史故事让我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信心,作为新时代的学子,我将努力传承红色基因,奋发向上,不断努力!

——2231数字媒体 徐倪嘉